最近我看到一個新聞,目前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達兩億,單身人數持續增加,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單身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結婚了?在繼80後、90後相親大軍之後,95後也加入了相親隊伍,在現在這個更開放,更自由的社會,用相親這一"古老方式"追求愛情和對象的人仍然很多,而整體單身人數持續增加,很多男女提出「不婚主義」的口號,宣揚「要為了自己而活、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結婚、如果沒有喜歡的人,我寧願選擇單身」的想法,這些想法固然沒錯,但是,為什麼持有不婚主義想法的人越來越多,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呢?相信你跟我一樣好奇,因為我本身也已經單身5年了,

具體來說,單身大潮愈演愈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社會因素
有很多人認為,單身是因為經濟壓力大,工作忙,房、車、貸款等原因,導致人們不敢結婚。其實,上一輩人的生存壓力也很大,現在的房子、物價雖然高,但是工資也比二三十年前高多了,現在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會說:我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喜歡自由一點的。現在有很多新興工作崗位適合不同的人,而上一輩人很多只能選擇務工或者種地。上輩人不辛勤勞動,就不能養活自己和家庭,所以需要一個對象和自己分擔,兩個人比一個人力量大,所以在以前,有很多相濡以沫的感情。而現在,很多人擺脫了吃飯問題,不再「必須」有一個人來分擔經濟壓力,沒有了經濟方面的苦惱,「自己也能過得挺好」,人們對找對象沒有以前那麼急切了。

從社會層面看,還有一個導致單身人數增加的原因在於多元化的發展,社會是個大熔爐,接收了很多世界上各種不同的理念,有好的有壞的,多元化的發展也會導致人們思想更加開放,能接受不同的聲音,相對於傳統結婚觀念,單身主義也是多元化趨勢下人們的另外一個選擇。

個人因素
單身是個人選擇,在男女交流非常方便、相親普遍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難以走進婚姻,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了單身。從自身層面看,現在的年輕人有不同於長輩的婚姻觀,自我意識的提升讓年輕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比如在相親的時候,通過幾句話,就會覺得對方不適合自己,或者在相處的時候,對方有什麼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不想繼續下去了。現在的年輕人面對感情甚至是在剛開始的交流階段,發現不滿意,就會直接選擇拒絕,而不是分析這件事:是原則問題嗎?有沒有誤會?直接拒絕ta就一定正確嗎?對ta不滿意的這些事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我身上?如果相處下去,我一定不會愛上ta嗎?人們不會這麼想,因為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兩個人一起面對問題,不如一個人沒有問題的存在更好,哪怕不會影響婚姻,對方也不一定不好,只要一個小小的原因,就會放棄。人們總是快速的交流,快速的選擇,快速的分手,又重新回到了單身狀態。

人們之所以對待感情採取速戰速決的態度,有一個原因在於人與人交流更加方便,拒絕了那個不滿意的人,還可以去認識一個「更好」的人。現在男女交流非常方便,人們也不再向以前那麼含蓄,比如通過手機,就能認識很多全國各地包括當地的人,因此,人們總有一種「機會很多」、「圈子廣」的錯覺,失戀了,網上分享心情,一群人會來安慰你,打情罵俏和曖昧越來越多,看似有很多可能的人能幫你脫離單身,其實,這種情況下反而更難脫單,除非為了結婚而結婚(這又是這部分年輕人的自我意識不能接受的),選擇的增加使得人們失去了耐心,很多時候不願意去想婚姻的本質,也忘了純粹的感情應該有的模樣,也因為選擇的增加,攀比心越來越嚴重,人們一直在合適和不合適、這個人和那個人,結婚和不婚的得失中迷茫,最後被動選擇了單身。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單身。如果想要擺脫單身狀態,除了基本的人品和條件之外,更真誠、想要愛情和結婚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不保持真誠,一段關係往往會鬧得不歡而散,想要愛情和婚姻使得一個人能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對方,從而稍微放下一些自我,多一些包容。兩人勝過一人,希望單身狗都能儘快脫單,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篇新聞給我一個很不一樣的啟發,我也是隨緣,如果有機會我相信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強求也沒有用,所以我覺得真正要跟隨自己的心。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