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工作經驗談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但心情真的有點不一樣。上司最近暗示,我可能即將被升職!雖然還沒有正式的通知,但這消息真的讓我既興奮又感到有點壓力。從一開始在公司裡默默地做機械製圖,到現在終於被看到,這一路的努力真的讓我感到值得。

最近的工作任務變得更多、更複雜,常常需要我加班處理一些急件,有時候甚至連晚餐都來不及好好吃一頓。這段期間,跑外送的時間也明顯少了。雖然有些不習慣,畢竟那段時光也算是讓我認識了不少人,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但現在想來,或許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眼前這個新挑戰上。

這個月,手頭上的項目都進展得不錯,自己也努力在每個細節上做到最好,想讓上司看到我能擔任更多責任。最近也花了一些時間整理過去的案子資料,好幫自己回顧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哪些方式可以提高效率。感覺自己又重新燃起了幹勁,不僅是想要完成任務,更是希望在這個領域裡闖出一片天。

今天開完會後走回辦公室,看著陽光灑進窗台的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路走來真的沒白費。

儘管偶爾會覺得工作辛苦、生活繁忙,甚至想逃離這些壓力,但我知道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希望這次的升職消息能成真,也希望未來能擁有更多自主的空間,好讓我能帶著家人和自己更進一步。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好,我是Eric,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有叫過外送經驗吧,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住在高樓大廈或是社區大樓的人應該會特別有感觸,對於外送員到底該不該送餐上樓的這個問題,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的看法。我自己在當外送員之前,也很常在叫外送,我也是住在社區大樓,我們的社區,外送員送餐只要跟管理員登記就能送上樓,我知道有的大樓是直接擺一個外送桌放在門口,不讓外送員上樓,每一間大樓的管理方式也都會有差別。

外送員外送食物

但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就討論,如果是可以送上樓的公寓大樓,那麼外送員到底該不該將餐點送到樓上?自從台灣的外送開始普及,這個問題就時常會被拿出來討論,在許多的社群平台像是FB、IG、Threads、Dcard也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這個問題在吵架、爭論。這一直都是社會上充滿爭議的話題,尤其是現在外送如此盛行的情況下。

關於這個問題,無論是我當時作為顧客,或是現在身為外送員之一,我的看法其實都一樣,首先我認為外送員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服務業的本質確實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將餐點送到樓上,直接交到客戶手中,都是為了提升客戶體驗。

我們都知道,我們身為顧客,永遠都希望獲得最便捷的服務,特別是住在公寓或大樓內的顧客,有些人會希望外送員能省去自己下樓取餐的麻煩,尤其是自己都付了服務費的狀況下。

當然對於公司和外送員公司來說,當然會希望顧客能夠自行下樓取餐,不同外送平台和地區通常會制定不同的外送方式,也提供不同的外送功能讓顧客選擇,外送員只需將餐點送到大樓門口或大堂,不用送到樓上,對於公司和外送員來說,這些規定能有效的保護外送員的安全以及時間效率。

因為外送員通常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多個訂單,如果每一單都要求上樓,那麼對他們的工作負擔會大幅增加,也會影響整體的配送速度和收入,也有人說,這會導致外送員會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在繁忙的市區中高速行駛,面臨著高風險的路況和工作壓力。

外送員的安全問題確實不容忽視,我們外送員在運送過程中,基本上就是處於一個高風險的環境,在台灣,外送員車禍的問題層出不窮,無論是交通事故還是交通的治安問題,外送員的工作環境並不是那麼安全友善,如果要送餐上樓,特別是在夜間或陌生環境中,也可能會增加他們的安全風險。

不過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被妥善的解決,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保障外送員權益之間找到平衡確實是個大難題,我的看法是,如果雙方都抱有互相尊重的心態,那麼這些問題其實就可以很好的被解決,我理解顧客希望獲得更快速和便利的用餐體驗,但如果遇到外送員提出合理的要求,比如只送到大樓門口,也可以多試著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工作環境,而身為外送員,如果能在服務上多一點彈性,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協助顧客送餐到樓上,無疑會為他們贏得顧客更多的好感和支持。

我們都知道服務業的核心在於滿足需求,但這不代表沒有底線,無論是顧客還是外送員,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希望大家在享受外送服務的同時,也能體諒這些在路上奔波的外送員們的辛苦。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機械工作的吸引力似乎正在逐漸減弱,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機械工作對於工業發展至關重要,但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機械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你一定會想為什麼機械工作越來越不受歡迎?

機械工作往往被認為是體力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這與當代社會對於工作性質的偏好有所不符。隨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傾向於尋求智力勞動相關的職業,如IT、金融和管理等領域的工作。這種偏好轉變對機械工作的人才吸引力產生了負面影響。說實話我也會感覺有點被矮化,因為大家都會覺得機械工作不太需要智力,但其實我們需要的專業知識是更多更複雜的。

機械工作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也是導致這一行業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像我們工廠機械往往需要在噪音較大、空氣質量不佳的環境中進行,這對工作人員的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此外,這類工作的工時往往較長,靈活性較低,這與當代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趨勢相違背。

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機械工作正逐步被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所取代。這一趨勢讓許多人擔心機械行業的未來就業前景。據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未來二十年內,高達47%的傳統機械工作崗位有可能會因自動化而消失。

國際上有許多實際案例反映了機械工作面臨的挑戰和解決策略,以下是幾個具體的例子:

1. 德國的“工業4.0”策略

德國推出的“工業4.0”計畫是一個典型案例,展示了如何透過技術創新和智能製造來提升機械工作的吸引力。這一策略旨在整合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德國政府和企業通過提供專業培訓和教育計畫,鼓勵工人學習新技能,以適應數位化轉型的需求。

2. 日本的機器人革命

面對勞動力短缺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本積極推動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以減少對傳統機械工作的依賴。例如,日本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廣泛使用機器人來進行產品組裝、清潔和客戶服務等工作。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促進了技術工人對新技能的學習和適應。

3. 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培訓計畫

為了應對製造業技能缺口,美國一些州政府和教育機構推出了針對先進製造技術的培訓計畫。這些計畫旨在提升工人對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數位製造的熟悉度,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例如,美國製造業技能標準局(MSSC)提供認證計畫,幫助工人掌握必要的技術和管理技能。

4. 瑞典的可持續製造業實踐

瑞典一些製造業企業在推動綠色製造和可持續發展方面走在了前列,通過提高能效和減少廢物產生,來吸引對環保有意識的年輕人才。這些企業通過投資於清潔技術和提倡循環經濟的實踐,展現了機械工作也能與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相結合。

5. 中國的“製造2025”計畫

中國政府推出的“製造2025”計畫致力於將中國轉變為一個製造業強國,其中一個重點是促進製造業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這一計畫鼓勵企業採用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同時也強調需要培養一支能夠適應新工業革命要求的技術勞動力。

我認為機械工作的薪酬和職業發展前景也是影響人們選擇這一職業的重要因素。儘管一些專業技術含量高的機械工作崗位提供了相對較高的薪資,但整體而言,機械行業的薪酬水平和晉升機會仍然不如那些快速發展的高科技行業。就像我們很難跟那些科技業、金融業的收入比較。

我覺得若要快速解決機械工作人才短缺的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
1、提高機械行業的工作條件和薪酬水平是吸引人才的關鍵。
2、加強對機械工作未來發展前景的宣傳和教育,幫助人們了解機械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3、針對機械工作中的自動化威脅,培養工作人員的技術更新和轉型能力,也是確保機械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

機械工作雖然面臨著人才流失的挑戰,但通過改善工作條件、提升薪酬水平、強化教育和培訓,以及適應自動化趨勢,依然有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於這一行業。

我相信未來的機械行業需要更加注重創新和技術發展,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和市場需求,從而確保其在未來經濟中的核心地位。至少我覺得在這個地球上,機械工作還是很重要的。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好我是Eric,今天,我們要談談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品管人員」,以及我在這個領域中的經驗和故事。

首先,品管工作是一個相當特殊的領域,需要具備一些特殊的特質。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特點能幫助你在這個職業中脫穎而出。

1. 嚴謹的觀察力

品管人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檢視產品或流程,並確保它們達到一定的標準。嚴謹的觀察力是不可或缺的特質。我記得有一次,在檢查產品時,我發現了一個微小的瑕疵,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小發現最終阻止了一個潛在的品質問題,這是品管員最應該有的特質。

2. 耐心和細心

品管工作有時可能會讓你需要反覆檢查和比對資料,這時耐心和細心是關鍵。有一次,我在進行數據分析時,花了幾個小時才找到一個問題的源頭。但當我找到解決方法時,這種成就感真的讓我爽很多天,大家對我崇拜的眼神,我現在都還很難忘。

3. 溝通技巧

品管人員需要和不同部門的同事合作,有時候需要向他們解釋品質問題或提出改進建議。因此,良好的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我經常參加會議,和其他部門討論品質改進計畫,這需要清晰的表達和傾聽能力。

4. 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品管工作中,問題總是會出現。這時候,你需要快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次,我們遇到了一個生產線的停工問題,我們團隊合作,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並迅速恢復了生產。不僅是抓出問題,也要懂得跟團隊們一起商討如果改進或優化流程,讓出錯率降低。

5. 專業知識

當然,了解品管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是必要的。我在大學修習了機械工程,這為我打下了品管的基礎知識。此外,持續學習和參加相關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

談到我的個人經驗,我記得在一個重要的品管項目中,我們需要確保一個新產品的品質達到國際標準。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任務,但我們的團隊通力合作,最終成功實現了目標。這個經驗讓我更加確信,品管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滿足感的職業。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品管人員,需要具備嚴謹的觀察力、耐心和細心、良好的溝通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業知識。如果你對這些特質感興趣,那麼品管工作可能是適合你的職業。無論如何,記住,每一個品質改進都能讓我們的產品和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品管人員的使命。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機械製圖這個行業待了4年,也換了3家公司,但目前全職熊貓,但我發現很多人對於機械製圖都有一個「好像很閒」的假象,實際上真的很操,剛好有時間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讓大家瞭解一下我那4年到底有什麼感觸,也給未來要進入機械製圖的後進們一個參考吧!

我高職讀機械製圖科,大學也讀機械工程系

一、給想要進這個行業的人

1.機械製圖入門

其實這行業門檻不高,只要去個電腦補習班學個AutoCAD,跟3D繪圖,基本上就能入門了,至於很常聽到的三視圖,我倒覺得沒有很重要,除非你今天選的是加工廠,三視圖可能就要好一點點,不然有些圖面容易看不懂,但如果是設計廠,基本上你畫得出來,有沒有三視圖觀念我覺得沒差。

2.如何生存

如果你是女性,進這行基本上會好過一點,若又有顏質,那你學起來就會很順遂,這行業基本男性居多,長的漂亮問問題,都比較容易會有人回答你,這是不爭的事實,這行業如果你想要認真學習,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時間在吹冷氣,通常要拼命去跑現場去問,了解師傅怎麼去運用加工機器做出你的東西來,怎麼裝配怎麼繪製他們才看得懂,現場遇到什麼問題等等,這些真的都是你要親自去了解,親自去問去體會,經驗才能慢慢的累積起來。畫圖的人不一定要會做,但你要知道怎麼做,怎麼去配合做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繪圖員】,要了解這些基本的東西,最後靠著這些經驗才能變成【設計師】,其實跟醫生沒兩樣。

3.用什麼心態面對

只要是人,一定會犯錯,你如果不會犯錯,你不是神是人,說實在話,百密總會有一疏,很多東西都是要做久才會熟悉,這行業需要絕對的細心,只要錯,基本上後續問題就會很大且很嚴重,而且很多都不能改,有些公司甚至沒有第二層把關,你只要畫下去你就要自己負責,沒有第二重保險機制,錯了會要求你賠償的公司比比皆是,所以選擇這個行業的人,你必須要有很強大的心,細心,耐心,絕對不能玻璃心,不然你真的會待不下去。

4.薪水待遇

這行業的待遇其實蠻亂的,我是南部人,從底薪22K到30K都領過,這行業要到一個月50K我真心覺得難,我遇過一個月50K以上的人都是主管職,都要做非常久(同一家公司17年),還要拼命加班,有些還責任制,所以我覺得這行業的待遇沒到很好,付出的時間其實不成正比,責任又大。

二,對於這個職業的黑暗

很多人都是拿著一張證照就出來的,畫的圖根本沒有基本概念,雖然說都是3D投影出來的圖面,但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擺放,圖面也沒經過審核,常常出現那種一三角混用,不然就是視圖的位置亂放,再不然就是標註躲在黑暗的小角落,看圖常常像在玩大家來找碴,舉個例子,全剖面視圖要依照正投影的規則去放置,就有人偏偏亂放,線條全部錯亂,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3D轉工程圖或者是含有大量的孔位位置圖,不使用註記或是一目了人的方式註解,標了一堆不重要的尺寸,重要的尺寸躲在一小角,容易造成讀圖的誤判,這種情況非常容易發生在手繪的示意圖,要說我不細心也好,說我粗心也罷,但說實在話,對於我們這種科班出身的人,圖面就是要求要一目了然,一張圖不是給你自己看的,而是要每個人都馬上看得懂,馬上知道你要表達的是什麼,這才是製圖。

其實其他的人際相處等等這些我覺得都是社會大學,但真正讓我對這行業害怕的,就是規則不統一,圖面標示的方式都不一樣,真的很難去判讀,但日本這個國家的圖面就不一樣,會特別得清楚,特別的容易理解,這是我唯一覺得這行業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最後,這篇文章是大致上的簡介,畢竟我才做3年,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從一個科班生的角度去看待,也有想訴苦一下遇到這些欲哭無淚的麻煩事,這些因圖面的錯誤錯的地方都錯得很冤枉,就很像看到跳樓大拍賣的100元寫得很大,但旁邊的【起】這個字大概跟米粒一樣大,想進入這行業的人,可以多多了解多多觀察,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好,不一定是壞,看看自己能不能活得快樂。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來說foodpanda是相對其他間來說,賺比較多的外送平台,而且工作不會受到疫情影響,適合我們想打工兼差,如果你想找份正職收入,喜歡自由的工作模式,又或者是你是已經有正職工作但是又想要有多一點收入,討厭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跟我一樣不想面對老闆和同事的,不擅於言詞表達的人,你又想要能夠月入5萬元以上,討厭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喜歡待在工廠的悶死人的工作都很適合。

當然我身邊也有可能是本來就沒有工作,這就是入門門檻算很低的,或者因為疫情原先的工作無法進行獲因此失業,或導致收入減少,而想盡快增加額外收入的也通常會選擇熊貓外送,還有很多大學生在準備考試的空檔,或者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的都會來做,另外我也有遇到一個阿弟,因為喜歡騎車兜風的感覺,所以就來做,而且做熊貓外送,有事情要請假不用被扣錢,像很多人需要照顧老人或接送小孩,無法做全職的工作都可以來做。

所以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收入,或者正在轉換工作的空檔,只想要有工作、不在乎收入是多少,就可以考慮做熊貓,在熊貓外送優勢是什麼呢?半個月領一次薪水,上班時間彈性自由,平均接單量一小時有3單左右,熊貓配合的商家最多,熊貓常常有吸引客人點餐的優惠活動,如果你願意跑的話,月收入三萬元絕對不是問題,認真跑的話,還可以達到月入5-8萬,跑同樣時數,收入比581多,之前雨天有加碼,但目前沒有,隨時都可以幫自己加薪,在疫情期間可以增加收入,疫情嚴峻的時候還是可以兼差,一些特殊情況,實薪還有可能高達400元。比較外送uber eats 跟熊貓foodpanda,從這兩家2020年起在台灣被google搜尋的次數來看,相較之下,熊貓外送foodpanda大大領先。

如果你也想應徵讓熊貓為你加薪、想投入挑戰月入5-8萬元的行業~
接下來的文章會教你,如何應徵一步一步申請成為熊貓外送夥伴
另外也會提到申請的注意事項、常見的問題及為何要選擇熊貓外送
按照本文章申請時,請留意以下幾個事項:

雖然申請外送員的工作不是特別嚴格,但並不是只要申請都會通過。
成為一位好的外送員,需要留意的地方也很多,需要學習的步驟也不少,請大家留意認真學習

◼︎具備條件&證件

1、必須年滿18歲
2、中國信託台幣帳戶(本人的)
ps:北北基的夥伴可以使用國泰、台灣銀行、台新、玉山、郵局本人的台幣帳戶,但每次熊貓給你報酬的時候會扣$10手續費喔!
3、機車(可使用非本人的機車)
4、機車駕照(本人的)
5、機車強制險卡(請注意有效期限,不能過期)
6、含網路的智慧型手機
7、身分證(年滿18歲的本人身分證)
8、警察刑事紀錄證明(良民證)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申請的方法,我這邊就不贅述,畢竟我也不是熊貓的人事,但是我申請過程都是蠻順利的,說明會我也都有去聽,目前做的還是挺ok的,但就是最近下大雨,做的很累很狼狽而已,但是遇到的客人都算是很有禮貌,都會跟我說辛苦了,我真的很開心。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看到跟同單位的同事,加班到流鼻血,更之前我們會計就會做到吐了,後來我發現很多人起床工作,睡前也在工作,我自己是比較不喜歡被工作占據太多時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院沙特博士感嘆,「現代人的工作時間比從前更久、更辛苦。」高科技文明似乎沒帶來更好的福利,反而製造更多文明病。像是失眠、精神衰竭或腰酸背痛等。有研究發現,工作壓力經常與早晨作的第一件事情有關,如果我們一早起來就是在抱怨工作,或者在匆匆忙忙間跟別人起衝突,或者開車很不耐煩一直被激怒等等,都會讓工作壓力持續飆升,所以我個人實驗下來,如果在早晨起來可以跟自己說說正面的話語,然後做伸展操或冥想,利用通勤時間做腹式呼吸真的可以比較平靜,處理事情也會比較有耐性一些。像我有些朋友長期放任自己獨處在如無菌室的工作環境中,找不到的壓力將一點點吞噬跳健康,我就有建議她可以下班後找我聊聊,找出問題和壓力源後,在想辦法解決。我都會鼓勵我朋友真的壓力大到影響工作效率的時候應該要勇敢跟主管反映,不要硬撐。

好的工作環境是活力來源之一,可以減少壓力又可以幫助健康。像我都會把我的桌子整理比較乾淨一些,我很喜歡用文件盒把資料歸類,另外我也喜歡做能看到入口的位子,可以看得比較清楚誰朝著我們過來,或者將桌子靠牆,能穩定情緒。建議工作環境要有自然光對視力或情緒會比較有幫助,照明很重要,在昏暗的環境會很容易無法專注,通常都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把燈都關一關,建議每天中午可以花15-30分鐘睡個小覺,這樣下午的工作表現會好很多,也能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還有我最近常常跟同事說,如果想讓自己在老闆眼裡更重要,就是可以創造自己工作價值方法之一,不斷學習新技能,會比較有自信,也能有效降低緊張或焦慮的心情,我覺得就跟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一樣吧!大家可以回想看看自己當學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休閒活動呢?或者也會找時間跟朋友出去走走,很多我們年輕時會做的事情,現在幾乎都所剩無及了。然後要減少壓力很直接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工作狀況是很重要的,現階段妳可以勝任什麼還有可以貢獻什麼,對於未來升遷也會有很直接的影響,所以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還是很重要的。

像我最近又比較會陪伴我的家人,少加班多多陪家人吃飯,假日也會撥點時間去跟朋友出去走走,不一定要有很緊湊的行程,但可以一起去走走聊聊天,多多接近大自然,我最近很喜歡在大樹旁冥想,可以帶給我很大的平靜,休假對我來說就是解除壓力跟增強創造力的好時機,要多珍惜休假的權利,自然就能夠再次充電獲得更多工作的動力,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休息也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達成平衡。

文章標籤

陳哲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